(来源:淘金ETF)
AI大爆发催生电力需求暴增,核电作为稳定高效的能源类型,成了支撑AI算力的“动力心脏”,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因此备受投资者疯抢。另一边,特朗普政府签署最新核电行政命令,全力加码核聚变研发,直接带动核电全产业链价值重估,进一步强化了核电在AI时代的能源战略地位。就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合肥BEST核聚变主机全面开建,2027年将实现全球首次聚变能发电演示;美国科技巨头与中国“国家队”争相布局,机构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达2.26万亿元。超导材料、核心设备等环节率先受益,这场由AI与政策双轮驱动的能源革命,投资窗口已经彻底打开!
]article_adlist-->期待与你交流更多心得,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article_adlist-->1. 上海电气(601727)
作为国内核聚变主机系统核心装备供货业绩最全面的企业,2023年实现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主机系统发运、全球首台EXL-50U紧凑型聚变装置真空室整体交付等“首台套”突破。在第二十五届工博会上,公司展出聚变主机真空室、冷屏、线圈盒、杜瓦等关键设备,彰显自主创新能力。2025年三季度融资净买入额高达16.38亿元,居概念股首位,机构预测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2.2%,在装置加速建设周期下,订单释放确定性强。
2. 西部超导(688122)
我国唯一承担ITER项目超导线材生产任务的单位,超导线材产品已稳定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项目,该材料是“人造太阳”磁约束系统的核心组件。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明确表示,正以超导线材的性能优势、成本优势及新产品研发保持市场领先,2024年已完成国内核聚变项目相关线材交付。获17家机构关注,融资净买入额超3亿元,深度绑定国内重大项目,受益于超导技术迭代与装置建设提速。
3. 应流股份(603308)
在核聚变领域具备深厚积累,为国内外核电机组累计提供零部件超50万件,涵盖核一、二、三级泵阀类铸件等关键产品,其核聚变TF磁体杜瓦为独家供应品类。2024年上半年首次研制成功并量产核电站核岛和核动力关键部件,技术突破进一步夯实壁垒。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8.44%,创近三年新高,获19家机构重点关注,在聚变装置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中占据核心地位。
4. 久立特材(002318)
被誉为国际核聚变计划的“血管供应商”,其研发生产的TF/PF导管是ITER计划关键部件,已连续多年稳定供货,全球仅有少数企业具备同等生产能力,技术壁垒极高。公司产品在高温、高压、高腐蚀环境下的稳定性经过长期验证,不仅服务于国际项目,更深度适配国内BEST等装置需求。截至2025年1月末,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随着聚变项目量产化推进,业绩增长弹性显著。
5. 安泰科技(000969)
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核心供应商,实现钨铜偏滤器、钨铜限制器、包层第一壁、钨硼中子屏蔽材料等全系列涉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累计提供数万件钨铜零部件。这些产品是核聚变装置中承受极端高温与中子轰击的关键结构件,直接决定装置运行安全性与寿命。公司凭借全系列产品覆盖能力,深度参与国内外多个聚变项目,在钨基复合材料领域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受益于装置建造与维护的长期需求。
6. 永鼎股份(600105)
子公司东部超导在可控核聚变用2G-HTS(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MOCVD技术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学术大会发布,产品已应用于核聚变、医疗核磁等场景。高温超导带材是提升聚变装置磁场强度、缩小装置体积的核心材料,公司技术突破契合BEST装置“紧凑高场”技术路线需求。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1.02%,融资净买入额超3亿元,成长动能强劲。
7. 中国核电(601985)
国内核能龙头“国家队”,深度参与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项目,推动核聚变从实验室向商业化应用转化。公司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国内聚变领域“国家队”,注册资本150亿元,瞄准2050年商用目标布局。依托核电工程运营经验与央企资源优势,公司在聚变电站商业化落地阶段有望率先承接运营订单,获25家机构关注,是中长期布局的核心标的。
8. 中国核建(601611)
在核聚变装置建造领域技术壁垒显著,承担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核心部件制造与安装任务,还为“环流三号”装置改造提供工程支持。公司具备大型复杂核设施的施工组织、精度控制与安全管理能力,BEST装置主机总重约6700吨,对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落位偏差不超2毫米),其工程实力可充分匹配需求。截至2025年1月末,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市净率低于2倍,估值与业绩匹配度高。
9. 高澜股份(300499)
深耕核聚变装置热管理领域,近年来先后参与中国科学院“人造太阳”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试验装置、散裂中子源等重大核物理实验项目。核聚变装置运行时需在零下269摄氏度环境中约束上亿度等离子体,热管理系统是维持极端温差平衡的关键,公司产品在低温冷却、热交换等环节具备成熟应用经验。作为中科院重点项目合作伙伴,公司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能力突出,有望持续受益于装置调试与升级需求。
10. 哈焊华通(301137)
核级焊接材料隐形冠军,其焊接材料产品在华龙一号、AP1000等核电项目中广泛应用,同时为核聚变设备提供高质量焊接材料。核聚变装置真空室、杜瓦等部件焊接需满足高真空密封、耐极端环境等严苛要求,公司技术可匹配这一标准。在装置建造过程中,焊接材料属于耗材,需求具备持续性,随着国内外聚变项目开工量增加,公司订单有望稳步增长。
11. 合锻智能(603011)
直接参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核心部件真空室的研制,该部件是约束等离子体的关键容器,对制造精度与结构强度要求极高。公司凭借大型锻造设备与精密加工技术,攻克真空室成型难题,成为BEST项目核心供应商之一。2025年机构预测净利润有望扭亏为盈,在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趋势下,公司业务增长具备明确催化剂。
12. 国光电气(688776)
为ITER项目研制的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是全球首台套达到核工业技术要求的产品,填补了国际空白。检漏设备是保障核聚变装置真空环境的核心仪器,直接影响等离子体约束效果,公司技术实力得到国际认可。2024年年报逆势增长35%,机构扎堆调研,在全球聚变项目检测需求释放背景下,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拓展潜力。
13. 爱科赛博(688092)
其磁体电源、辅助加热电源已稳定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相关加速器电源技术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磁体电源为聚变装置超导磁体提供稳定电流,辅助加热电源则用于将等离子体加热至聚变反应温度,均为装置核心系统部件。公司凭借电源系统技术优势,深度绑定国内主流聚变研究机构,在装置调试与运行阶段需求确定性强。
14. 纽威股份(603699)
核电阀门领域龙头企业,其研发的高温高压阀门产品可适配核聚变装置极端运行环境,已在多个实验性装置中得到应用。阀门是控制聚变装置流体输送、压力调节的关键部件,对可靠性与耐腐蚀性要求远超常规工业领域。获12家机构关注,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10%,随着装置从实验向工程化推进,高端阀门需求将持续扩大。
15. 广大特材(688186)
在核聚变用特殊钢材领域具备技术储备,其生产的耐热、耐辐射钢材已供应相关装置结构件制造。公司产品可满足聚变装置对材料力学性能与中子辐照抗性的严苛要求,市净率低于2倍,估值具备吸引力。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10%,融资资金持续关注,在特殊材料国产化替代进程中具备先发优势。
16. 东方电气(600875)
国内能源装备巨头,深度参与核聚变主机系统研发,在磁体支撑结构、冷却系统等领域具备成熟技术方案。公司依托火电、核电装备制造经验,可快速转化为聚变装置工程化能力,截至2025年1月末,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市净率低于2倍,估值安全边际高。机构预测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以上,在“国家队”项目中有望持续斩获订单。
17. 海陆重工(002255)
具备核聚变装置压力容器研发制造能力,其生产的大型压力容器产品已用于相关实验装置,可承受聚变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__LINK_ICON]。公司在核电设备领域积累的焊接、探伤技术可直接复用至聚变装置制造,截至2025年1月末,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市净率低于2倍,在装置工程化阶段具备业绩弹性。
18. 西部材料(002149)
专注于稀有金属材料研发,其钛合金、高温合金产品已应用于核聚变装置结构件与管道系统。这些材料具备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是减轻装置重量、提升可靠性的关键。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以上,受益于稀有金属材料在聚变领域的用量提升,业务增长确定性强。
19. 东方钽业(000962)
在钽铌材料领域具备垄断优势,其生产的钽材可用于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的涂层与靶材,提升部件耐磨损与耐高温性能。钽材是聚变装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全球产能集中度高,公司可凭借资源与技术优势抢占市场。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以上,在材料环节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20. 佳电股份(000922)
为核聚变装置提供特种电机与驱动系统,其生产的耐高温、耐辐射电机可适配装置极端运行环境,保障系统稳定运转。电机是聚变装置各系统动力源,对可靠性要求极高,公司产品已通过相关资质认证。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以上,随着装置进入调试与运行阶段,特种电机需求将逐步释放。
基于网络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