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位帝王手握好牌却最终满盘皆输?哪个王朝在覆灭边缘最有机会逆风翻盘?很多人会想到明朝的崇祯皇帝。这位末代天子其实拥有不少优势资源,可惜最终却为李自成和满清做了嫁衣,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崇祯真没有机会守住大明江山吗?要剿灭李自成和女真势力真的不可能吗?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当时成功的可能性其实相当大。明朝后期并不缺乏能臣良将,若能善用这些人才,完全有可能扭转乾坤。
那么明末究竟有哪些可用之才?若能合理调配这些人才,必将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彻底碾压农民军和满清势力。
首先要说的是权倾朝野的魏忠贤。这位九千岁虽然名声不佳,却是制衡文官集团的关键人物。在财政吃紧的明末,他领导的宦官集团能有效为朝廷筹措军费。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财政危机正是明朝灭亡的深层原因。崇祯本应利用宦官集团向江南富商征税,既充实国库又避免激化农民矛盾。可惜他不仅处死魏忠贤,还过度打压整个宦官系统,结果让文官集团坐大。要知道,宦官是完全依附皇权的,而文官却是潜在的权力挑战者。
展开剩余66%其次是战略大师孙承宗。他主持修建的宁锦防线堪称杰作,既是抵御后金铁骑的铜墙铁壁,又是反攻的前哨基地。面对来去如风的女真骑兵,明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固守要塞、步步为营。孙承宗还完善了宣府、大同防线,有效防范清军从蒙古方向突破。
第三类人才是技术型将领。火器专家孙元化本可帮明军打造一支精锐火器部队,水师统帅袁可立则擅长海上作战。在天启年间,袁可立多次从登州出击辽东,屡建奇功。若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明军完全可以在装备上取得优势。
说到统兵大将,就不得不提洪承畴。这位军事奇才在松锦之战初期连战连捷,打得多尔衮身负重伤。若非崇祯急功近利强令出战,战局或许会完全不同。讽刺的是,最终为清朝平定江南的,正是这位明朝降将。
冲锋陷阵的猛将也不在少数。卢象升曾以五千精兵连克清军十余座营垒;曹变蛟更是在众将畏缩时孤军突进,差点生擒皇太极。可惜他们都因援军不至而功败垂成。
防守型将领同样人才济济。袁崇焕以万余残兵击退努尔哈赤十三万大军,又在京师保卫战中两度挫败皇太极。赵率教、何可纲等人也都是守城良将。
试想一下:若能用魏忠贤平衡朝局、保障军费,由孙承宗经营防线,洪承畴统领三军,卢象升等为先锋,袁可立率水师策应,再配以精锐火器部队,何愁大业不成?内可平定民变,外可剿灭满清。
当然,这只是后人基于史料的大胆推演。历史没有如果,崇祯终究没能把握住这些机会。但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再好的牌,也需要高超的打法才能取胜。
发布于:天津市证券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