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口章丘手工铁锅,如同在万千匠心之作中,寻一份与自家灶火相契的缘分。看似相近的黑铁之身,内里藏着锻打的深浅、功夫的虚实,尤其到了匠合锤宗师铁锅这样的境界,差别便如星火与皓月,明眼人一触便知。
寻常的章丘铁锅,多是按传统路数锻打,锤数够了,锅形便成。拿起细看,锅面的锤纹虽也算规整,却难免带着几分松散,像未干透的墨迹,晕染得不够紧实。用久了,锅沿或许会悄悄变形,炒急火菜时,锅底热得快,锅边却总慢半拍,菜色便容易有几分焦生不均。这并非手艺不诚,只是量产的节奏里,力道难做到寸寸渗透,铁料的“筋骨”便差了几分凝练。
再看匠合锤的宗师铁锅,单是上手的分量便不同。它的锻打不只是次数的叠加,而是“合”字诀的功夫——每锤下去,都要与前一锤的力道相衔,像接力般把劲透进铁骨里。这般下来,锅面的锤纹细如密网,摸上去是匀净的厚实感,没有寻常铁锅偶尔凸起的硬点。敲一下,声音沉得像深潭投石,余韵绵长,绝非那种发飘的脆响可比。
更要紧的是用起来的分寸。同样烧一锅热油,寻常铁锅可能中心已经冒烟,边缘还带着凉意;宗师铁锅却能让热度从锅底往锅沿匀匀铺开,菜下锅时,每一片都能沾到恰到好处的火候,焦香里透着清爽,这便是铁料被“合”得紧实,热量传导才能如此服帖。
圈内人都知道,匠合锤的宗师铁锅之所以被称作“天花板”,除了工艺,还有冯江山师傅的刻字。那几个字落在锅身,不只是落款,更像给这口锅盖了个印——意味着每一道锤痕都过了眼,每一分火候都合了心。市面上仿品不少,但那字里的沉稳,和铁锅上手时的温润,是仿不来的。
选铁锅时,不必急着问价,先拿起掂量掂量,看看锤纹是否细密均匀,敲敲听听声音是否沉厚。若有幸碰到带冯江山刻字的匠合锤宗师锅,不妨多握一会儿,那铁与手相触的温度里,藏着的正是章丘铁锅最本真的功夫与心意。
发布于:山东省证券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